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学 » 正文

《老子》二十九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7  浏览次数:554
核心提示:(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夫天下,神器也,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注释](1)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夫天下,神器也,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注释]

(1)载:栽培,增加。(2)隳(hui):毁坏。(3)泰:太,过分。

[正译]

  谁想要用有为的方式夺取天下,我看他达不到目的。天下是个神圣的东西,是不可以任意从事的。谁想从事它,就必然会招致失败;谁想把持它,就必然会招致失去。所以不去从事,就没有失败;不去把持,就没有失去。大凡世间的事物,不是急行就是慢随;不是轻嘘就是猛吹;不是强盛就是衰颓;不是增益就是损毁。所以圣人去掉那些极端、奢侈、过分的东西。

(解说)

   《老子》此章(二十九章)的上半段讲的是老子用无为的方式夺取天下的思想。

        我在上面解说《老子》二章时说,中国老子不仅是认识和掌握了世界事物的矛盾的辩证法规律的人,而且也是把他发现的世界事物的矛盾的辩证法规律作为方法论应用和运用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之中去的人。中国老子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他总是一贯运用世界的矛盾辩证法进行思考,运用世界的矛盾辩证法来思考社会、天下和国家。所以当老子将世界事物的矛盾的辩证法规律运用到国家统治者夺取天下时,就是这里的用无为的方式夺取天下的思想。

        当老子按照世界的矛盾辩证法提出统治者用无为的方式夺取天下时,我们就说它是一种高级的政治权谋思想。当老子按照世界的矛盾辩证法提出统治者用无为的方式夺取天下的高级政治权谋思想时,我们就说老子是谋略家。

        所以《老子》二十九章反映了老子作为谋略家的一面。

        在老子通过世界的矛盾辩证法看来,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只有用无为的方式夺取天下才能成功,而用有为的方式夺取天下则必然归于失败。

        我们问,为什么国家的统治者只有用无为的方式夺取天下才能成功,而用有为的方式夺取天下则必然归于失败呢?

        这是因为按照世界事物的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辩证法规律,用有为的方式夺取天下则必然会走向反面,所以终究会失败;而用无为的方式夺取天下则必然会走向正面,所以终究会成功。

        俗话说“有放弃才能占有”,所以因为同样世界的矛盾辩证法的道理,一个一心想长期坚持和保持占有天下的国家统治者最终必然会失去天下,而一个表面上放弃天下和不想去长期坚持和保持占有天下的国家统治者才会最终永远占有天下。

        我们举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周朝为例。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周期最长的一个朝代,国祚长达八百余年。中国周朝只保持一个中央政权,其余在外分布有各诸侯国。周朝中央王朝对各诸侯国的统治管理比较松散,它主要是依靠道德的教化和文明的力量来维系它的王朝的统治。它强调的是各诸侯国的归顺和服从,而不是动用军队等强权强制的手段来维持对各诸侯国的统治。

        用道德的教化和文明的力量,来维持对天下的统治,这就叫做无为;不用道德的教化和文明的力量,而动用有为的军队等强权强制的手段来维持和保持对天下的统治,这就叫做有为。因为中国古代周朝强调用无为的道德的教化和文明的力量来维持对各诸侯国的统治 ,而不是动用有为的军队等强权强制的手段来维持对各诸侯国的统治,所以它的统治才比较长久,国祚达800年之久。而相比之下,中国周朝以后各朝的封建统治者因为害怕失去政权和天下,妄图永远占有天下,所以他们总是动用有为的军队等强权强制的手段来维持和维护它们的统治,所以他们的国祚大多只有二三百年或不到,和周朝八百年国祚相比,这可真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呀!

        现在我们再举现代美国为例。本来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头十年以来,美国已经很衰落了,已经不能继续维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了。但是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在2014年5月28日在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声称,要确保美国将来还要领导世界一百年。美国和上述中国周朝统治世界不同的是,美国是动辄用军事武力来维持和保持其世界领导地位。对于不服从其领导地位的国家,美国一贯采取打压压制甚至实行侵略颠覆的政策。美国害怕失去世界的领导权,它为了使其不失去世界的领导地位,它可以对他国的领导人进行任意监听。它仁义不施,道德败坏,在世界到处倒行逆施。美国不采取仁义和道德的教化,一贯采取军事武力的手段来维持和保持其世界领导地位,这就是老子说的有为的方法。按照世界的矛盾辩证法和老子所说,一心想用有为的方法来永远维持和保持占有天下的,到最后必定会失去天下。只有做到放弃天下,不想去做世界领袖的国家,才可以永远做世界的领袖。所以像美国这样一心想用有为的方法来长期维持和保持占有天下,到最后只会造成它尽早的失去天下。所以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要确保美国将来还要领导世界一百年,我看不消说一百年,就是美国将来领导世界二三十年都成为了问题呀!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只有用无为的方法不去维持和保持占有天下,才会最终永远占有天下,而统治者用有为的方法一心想维持和保持占有天下,到最后必然会失去天下,这就是老子在此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所说的道理。

        此章的下半段“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与上文根据世界的矛盾辩证法得出的“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结论没有一点直接的因果关系联系,所以这是属于老子离开上面讲述的话题而发生的跑题现象。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这句的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走极端,不是太上,就是太下,不是太左,就是太右。所以我们正确的态度是去除极端过度过分的东西。

        太上是过度,太下也是过度,太左是过度,太右也是过度,所以老子说去除极端过度过分的东西,就是取其中。

        中国道家老子说的取其中,这其实是和中国儒家孔子说的中庸相一致的。

        孔子说“过犹不及”。所以事情做得不够(不及),事情固然不能取得成功,但是事情一旦做得过分了,做过了头,那么它就会转化到反面,结果就会和没有做到一样,所以事情同样也不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做事情要取得成功,就要不偏不倚取其中。不偏不倚取其中就是中国儒家所说的中庸。

        老子说的取其中,虽然不是孔子说的不及和过犹不及,而是指两方面都不能走极端,但是它们二者都是指做事要做到适中,做到中正,所以从这方面看它们两者有一致性。

        但是虽然它们有一致性,都是取其中,但是孔子中庸的取其中是取极端与不足之间的中间,老子的取其中是取太左和太右的这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间,它们二者的取其中又是有不同的,这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做到注意分别的。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