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晋商网讯】近日,山西省歌舞剧院独唱演员胡秀英的个人“山西民歌—情歌专辑”上市,其中收录了《看秧歌》、《五哥放羊》、《杨柳青》等17首乡土气息浓郁的山西民歌。鲜为人知的是,为了这张专辑的面市,她足足等了五年。
五年的时间看起来有点长,但胡秀英算是幸运的,她的等待和努力有了结果,因为能够出版个人专辑的山西民歌手寥寥无几。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新歌王高保利以及与胡秀英同单位的演员马啸,几年前就开始运作个人专辑,但至今仍未上市。而羊倌歌王石占明5年前就已起意酝酿的纯个人风格的专辑也是等到今年才算有了些许眉目。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我省德高望重的著名民歌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唱了50多年山西民歌的太行歌后刘改鱼,其个人专辑也一拖3年多,至今未能如愿。
与阎维文、谭晶等远走山西、外出开拓个人演艺事业的山西籍知名歌唱演员相比,那些留驻本土,守护家园的歌手们要出张个人专辑,其中更多的则是焦虑和渴盼中的无奈与心酸。
去年自掏腰包出专辑的刘文涛以及其他歌手们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山西民歌手想出专辑都会受到创意、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制约,其中尤以拉赞助最为艰难。弘扬、宣传山西地方音乐,鼓励更多的优秀本土歌手出专辑,还需要依靠政府来推动和扶持。
筹划难:一张专辑,前后十年
去年5月,一张名为《闻涛思源》的山西民歌专辑的出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该专辑的演唱者刘文涛,曾摘取了文化部全国第九届“群星奖”音乐银奖,获得过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山西赛区(专业组)民族唱法一等奖,在民歌界有着不小的名气。
为了这张专辑,她整整筹划了十年。
十年前,刘文涛就酝酿着出一张个人专辑,但创意和资金成为她难以翻越的大山。
直到2006年的一天,刘文涛从北京回到太原,在机场与一位陌生人合打了一辆出租车回市区,讲好车费一人一半,陌生人是搞音乐编配的郭炜。
“当时真是太巧了。”刘文涛笑了起来,“他刚刚参与了电视剧《天龙八部》的音乐编配,带着北京那种现代的气息。”聊到山西民歌,两个年轻人都希望把山西民歌改一改,更有时代气息,贴近当代的年轻人。两人一拍即合,立刻开始行动,民族唱法不变,但音乐编配上融入爵士、通俗等多种元素,让山西民歌也动感起来。“当时不停地试,不好就一遍又一遍地重来。”刘文涛说。
与此相类似,石占明与高保利各自筹划的个人新专辑,其内改编的曲目也充满了现代的时尚感,石占明甚至找来了中国顶级的乐队—————中国爱乐乐团为其配乐。自然,花费肯定不菲,算下来,每首歌的成本高达2万多元。
赞助难:“十几万元我哪里掏得出”

相比自己选歌、唱歌的辛苦,最让石占明着急的是,起初,录制的经费出现严重短缺。山西民歌手的专辑梦,梦想与圆梦间的熬盼,自去年7月份以来,石占明在这张专辑上已经花了十多万元,而剩余的经费却一直没个着落,专辑没有办法继续做。没有办法,他只好自己出去拉赞助,然而他一连找了五六个煤矿主,却始终未能落实经费。当时,他甚至想着要把自己的那辆雪弗莱轿车卖掉。最后,总算在他心灰意冷之时,结识了左权老乡郭守卫和冯小山,给了他25万元的资助。
提起石占明,不得不提左权第二代“歌王”冀爱芳。她经常深入农村,不惜跋山涉水,深入民歌采风整理了大量的民间素材,还为左权县培训文艺骨干100多名,“歌王”石占明,民歌新秀郝利宏都是她的得意门生。
作为两届左权县政协常委的冀爱芳,她的提案一直围绕着左权民歌的传承问题。她说:“现在学左权民歌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都不唱了,后继无人。有的人虽然在唱,但不地道,我心里很急。”
昨日,她正在为来太原录音做临行前的准备。自2000年以来,她就希望录制一盘专辑,把原汁原味的左权民歌记录下来,可资金是她面临最大的问题。“我家的收入,只够日常生活费,出张专辑得花十几万元,我哪里掏得出啊!”
在冀爱芳多年的呼吁下,左权县政府终于同意给予支持,解决一半的资金问题,可冀爱芳还面临着七八万的资金缺口。“只能一边做,一边想办法了,争取政府最大的支持。我打算这几天就去太原选歌、录音。”冀爱芳说:“我出专辑,并不是为个人,就是希望留下资料,把宝贵的传统文化能完整地传承下去,让左权民歌世世代代唱下去。”
出版难:苦等6小时盼来合作人
音乐编配完成了,可如何能让心血变成专辑?歌手还得想方设法联系音像公司。
胡秀英与金镭,缘于一次成功的合作。2004年,山西金镭音像有限公司出版了一套《山西民歌经典》,是一套将极富浓郁乡土气息、独特艺术风格和鲜明地方特色的山西民歌全景式收录的音像制品。胡秀英作为歌手之一,和著名歌唱家牛宝林、王慧清、马啸等重新演绎了广为流传的山西民歌代表作。山西金镭音像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说:“因为荟萃了山西民歌的经典之作,又是由省内一流的演员演唱,所以当时市场反应还不错,发行了5000多套。”
其中,胡秀英地道的演唱风格引起了唱片公司的注意。从那时起,胡秀英就开始酝酿自己的第一部个人专辑。
与胡秀英相比,刘文涛是靠着自己的泼辣和韧劲,最终打动了海蝶音乐。
一次,她在逛音像店时,无意中听到一张专辑,感觉制作非常精良。一看专辑的封套,是海蝶音乐出品。刘文涛说:“当时,我并不了解海蝶,但感觉这个公司很有水准,所以我也想找他们帮我出专辑。可我根本不认识海蝶的人,还是朋友们帮我在网上搜索到了海蝶的地址和电话。”为了自己的首张专辑,刘文涛不想错过任何机会,她按网上的电话直接打了过去,结果顺利地找到了海蝶公司负责录音、合成的耿子监。
约定面谈后,刘文涛立刻赶往北京。“当时海蝶公司正在忙林俊杰的专辑,一直在开会。我是下午5点到的海蝶公司,在公司的大厅里一直等到晚11点半,才见到了刚刚开完会的耿子监。”
回报难:专辑投入很难收回
“2004年,我们就觉得胡秀英和马啸的演唱风格很有特点,想给他们各出一张个人专辑,但直到2009年才推出胡秀英的专辑,这不是歌手的问题,而是市场的问题。”张旭说:“2004年以后,唱片业受网络下载的冲击很严重,不用说本来就销量不好的民歌,其他专辑的销量也不好。当时,我们在编曲配器方面已经投入了一万元,看到市场不停地在萎缩,我们也想过止损,就把这件事情停下来了。”
5年的等待,5年的打磨,胡秀英的专辑终于在今年2月上市了。这张专辑的出版发行,金镭音像对于责任的考量多于市场。张旭坦言,民歌类专辑的投入很难收回,但山西的民歌应该留下一些音像资料,所以他们正在运作一个项目,在全省范围内选择有特点的歌手,系统地出版山西民歌的音像制品。
对于这一点,石占明也有同感。对于自己投入30多万元、大手笔大制作的新专辑,他也从没有想过专辑能带给自己多少经济回报,他坦言:“没想过怎么做市场,就想先把自己的歌做出来”,他想的是,只要有了自己的好歌,大家就会欢迎。
而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也正准备降低民歌手出专辑的门槛,艺术总监余朝英说:“我们很愿意为有特色的民歌手出专辑,弘扬山西文化。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我们出版社可以为出专辑的民歌手免费提供版号。”
刘文涛和胡秀英成为了幸运儿,她们自然也没有考虑这张专辑的利益回报,某种程度上,她们以及更多的演员想的是通过定格自己的声音给山西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聊尽绵薄力量,同时也为自己的艺术生涯作一阶段性纪念。
与尽管千难万难但终究出版了专辑的歌手相比,其他更多的已具备出版演唱水平的歌手则迟迟未能打定主意是否要出专辑。山西民歌手的专辑梦,梦想与圆梦间的熬盼,有的人认为无此必要,但更多的人则是在暗暗酝酿时机,对他们来说,出专辑是件费神、费力更费钱的事情,既要出,就不能胡乱迁就,面对层层艰难,他们不得不望而却步,现在的时机显然不成熟。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