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种灵魂与瓷绘的交互中自我对话,自我反思,自我引领,自我启迪,自我升华,直到寻找到内心那种踏实的宁静,再回过头来从容面对现实生活。

渐知天命的年纪,洞明世事、随遇而安,浅笑如秋、得失随缘,是一种心如止水的淡定,义无反顾的从容,风雨无悔的自信,波澜不惊的坦然。起落间,心中些许淡淡的酸楚那是被青春放逐的见证;眼角浅浅的皱纹那是被时光打磨的沧桑;两鬓丝丝的白发那是被岁月洗尽的铅华。

言为心声,画如其人。晓庆在瓷绘创作中自我修行,十年饮冰,不凉热血,把灵魂融进瓷绘里,让画笔代替灵魂在瓷器上舞蹈,孜孜以求、笔耕不辍、打下了坚实的瓷绘基础。其青花瓷作品思想丰富、情感真挚、构思巧妙、笔法细腻、深情婉致让人心灵悸动,爱之难释手、放之又萦怀。
每观晓庆作品,总能感受到一份浓浓的温良令人陶醉和释怀。其作品如行云流水惟妙惟肖,借景喻情意境深远,细致入微引人入胜,每一笔每一划都融入了自己的心境和人生品格的烙印。“唯有东林学禅客,白头闲坐对青山。”尘烟过处、细数光阴、在画笔里物我两忘,于瓷绘中轻写流年。

手绘天下美瓷美景,心写人间至性至情。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一年四季,把坚持镌刻在岁月中,你会感到生活是甜的;把努力绘画到日常里,你会感到人生是美的。---晓庆如是说。

春晚渡河有怀
唐.罗邺
烟收绿野远连空
戍垒依稀入望中
万里山河星拱北
百年人事水归东
扁舟晚济桃花浪
走马晴嘶柳絮风
乡思正多羁思苦
不须回首问渔翁

唐.罗邺
烟收绿野远连空
戍垒依稀入望中
万里山河星拱北
百年人事水归东
扁舟晚济桃花浪
走马晴嘶柳絮风
乡思正多羁思苦
不须回首问渔翁

初春日落时分,一抹晚烟飘荡在空旷的原野上,荒凉萧瑟的营垒依稀在望。这两句描写景物由远及近虚实相接,将绿野、轻烟、远空、营垒,勾勒成一幅辽阔壮美的画卷。“剑佩俨如林,齐倾拱北心”,面对万里山河,心中一片忠君报国赤诚之情,恰如天上众星拱卫北辰。然而,“拱北心依依,归东水浩浩”,诗人不禁感叹已近垂老之身、万里风沙踉啮北行,壮志难伸长歌当哭,去家愈远满目谁亲?此句“星拱北、水归东”便深深烙上了思乡饮泣、愁怨无奈的悲情色彩,从而为全诗定下了凄凉悲愁的主基调。
“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乡”,桃花汛涌,骏马嘶鸣,一叶扁舟暮色横渡万里孤蓬。作者心系故园身老边陲,纵有千言万语又能向谁诉说?凄清乡情、挥之不尽,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谓:“欲暮多寄思,因高莫远看”,充分表达了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作者匠心手绘借笔言情,那一笔一画的斟酌,都蕴含了作者的千言万语,借用青花瓷独特的表现手法非常贴合的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就瓷绘创作过程来说,一如在山间纵情恣意的引吭高歌;亦如在浮躁虚妄聆听高山流水的宁静绵长;又如烟花璀璨的瞬间将心中的澎湃诠释殆尽。

青花瓷之美,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唯意与境二者也!笔力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观《烟收绿野远连空》,看到的是山水,触摸的是玉瓷,体悟的是深情,画里画外既有回不去的故乡,也有到不了的远方。这种虚实共生、浓淡相宜、境情并存的写意,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