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 » 正文

弘扬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郑州老年书画研究会爱馨分会“五一”节小树林书画展示活动成功举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6  浏览次数:146252
核心提示:  本报讯(记者袁宏太 通讯员田聚成 王长安)郑州报道:本次活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耀东老师策划,通过“线下展览+线上直播”“现场创作+网络评选”的创新形式,搭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为郑州文化惠民工程注入新活力。
  本报讯(记者袁宏太  通讯员田聚成  王长安)郑州报道:为响应党中央文化强国的指示精神,弘扬、传承、普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书画文化,推动艺术融入社区生活,尊重、敬慕、致敬劳动者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增添“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节日氛围,由郑州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郑州老年书画研究会爱馨分会承办,河南书画学会太行书画院、新郑龙湖西泰山书画院、河南知青书画家协会、郑州大墨时代书画院、河南长生书画院、二七区连云路社区、台胞小区社区、洁云社区、冯春社区、春晖社区协办的以“传承传统文化让诗书画进万家”为主题的“五一”节小树林书画展示活动于2025年4月25日上午在郑州市二七区净秀公园诗意林畔如期举行。
图片1
  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有:郑州市文联副主席、郑州市书协副主席李国昌,郑州市书协领导张允汉,郑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金水区书协主席高玉亭,郑州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世超,郑州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廷安,郑州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服从、董华强,郑州老年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任培庆,连云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刘艳霞,台胞小区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燕,洁云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鹏飞,冯春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华,春晖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合,本次活动的总策划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中原风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爱馨分会会长助理高耀东及众多书画艺术家、圈内人士、媒体界朋友约一百余人。
图片2
  本次活动由著名主持人汤莉担纲主持。
图片3
  活动伊始,郑州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爱馨分会会长方道骧发表致辞:对来自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来自各书画协会、书画研究院的艺术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次活动举办的目的旨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让诗书画走进千家万户。我们希望在各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界人士的关怀下,让“小树林”这颗艺术之树长青,在人民群众中生根开花,薪火相传。祝本次书画艺术盛会圆满成功!
图片4
  中书协会员、郑州市文联副主席、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国昌、郑州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廷安、郑州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世超、郑州市金水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高玉亭、河南书画学会副主席、太行书画院院长刘春晏、郑州市二七区长江路办事处台胞社区党工委书记李燕相继登台讲话,祝愿“小树林”永远成为书画文化传承的靓丽窗口,成为离退休干部来由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活动阵地,成为党和政府大力支持、所在社区及市民朋友倾心欢迎的文化乐园,为推动郑州市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增光添彩。
图片5
  活动为我们最可爱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和奖励,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艺术家们的珍贵墨宝。郑州市劳动模范王全民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表感言:感谢活动组委会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下,依然需要任劳任怨的付出,需要踏踏实实的干事,需要精益求精的匠心。艺术与劳动的结合,使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温度,也激励着我们继续为和谐、幸福、快乐社区的建设贡献力量。
图片6
  在主办方设置的“五体同书五福”环节,五位书法家以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书写“福”字,《高山流水》古琴曲与笔走龙蛇的创作场景相得益彰。郑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爱馨分会方道骧会长以篆书起笔,太行书画院刘春晏院长隶书接笔,西泰山书画院杨光院长楷书点睛,河南知青书画家协会常海泉主席行书流转,大墨时代书画院章云岗先生草书收尾,一气呵成的创作过程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图片7
  活动现场展出100余幅优秀书画作品,包括多地巡展的书法长卷。未能亲临现场的观众可通过扫描展架二维码参与“最美作品”网络评选,赢取非文创礼品。据活动负责人介绍,礼品包含剪纸、钧瓷等具有河南特色的非遗手工艺品。这样既体现文化传承的初衷,又增强了互动性。
图片8
  活动尾声,所有来宾在主办方的引导下观摩交流,并与艺术家合影留念。郑州老年书画研究会爱馨分会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小树林大舞台”品牌建设,通过社区艺术课堂、家庭书画赛等形式,让更多市民亲近传统文化,推动“诗书画进万家”落地生根。正如活动主持人所言:“当传统文化融入城市血脉,当家庭在诗词中共享天伦”,这才是献给劳动节最珍贵的礼物。
图片9
  本次活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耀东老师策划,通过“线下展览+线上直播”“现场创作+网络评选”的创新形式,搭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为郑州文化惠民工程注入新活力。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