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简体版

1 / 0

深视觉:航拍镜头中的户外劳作

日期:2014-12-31    点击:33    查看原图    全部展开
暂无图片









 
图库说明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开始将机器带入人类社会,人们的传统劳作方式因此受到了很大挑战。即便到了今天,仍有一群人以相对传统的、“落后”的方式在 大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13年起,除了拍摄《运动》系列,陈坤荣还在用航拍的手法记录传统劳动者。在他镜头下,主体人物都变为了“小人物”,即呈 现在照片上的只有缩影,因此我们看到了区别于常见的平视或仰视的视角拍摄的劳动者及其工作环境,看到了阡陌交错中的农夫、捕鱼的渔民,以及晒木片的农民。 这种方式所产生的图像悬置起人们以往的视觉感受,将日常劳作的辛苦细节统统略去。它将视域变得宽广起来,熟悉的场景也因为角度的变换变得新鲜,更富于表现 力。人们不再拘泥于劳动者的动作和神态,而是将情感置于这个更为自由的空间中,去感受劳动者们在这个空间内尽可能的活动。时间、空间随着画面的色彩、构成 铺展开来,眼睛被放飞了,游目之处,劳动的轨迹、规模和秩序感尽收眼底。

  事实上,航拍呈现的高空视角除了上帝之眼的指代外,在某种程度 上也带有潜在的“虚无主义”。萨特认为,人类意识的存在是人存在的本质,这意味着人与物的关系一旦中断,就会即刻归于虚无。劳动者身形渺渺,点缀于工作场 景中,从空中俯瞰,好似时间凝固起来后从常年劳作的历程中取下的样本或者切片,静静观之,如城市白领每天在格子间里的忙碌一般,所处的生产环境也仿佛框在 办公室无形的格子里,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地在土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复杂精细社会下的劳动者个体与所依托物几乎融为一体,在生产链条上丧失了个体价值 与自由,来来回回,庸庸碌碌。

  若是将游目高地发挥极致,这种视角下体会到的感觉类似于外太空者观察地球人忙碌的不知所然。若是再加上点 存在主义者的观点“人要是认识自己的存在,就会有恶心感”,因此,当眼睛的游戏变得出奇,视觉飞到高处时,这样一幅崭新的图景,若是呈现给“小人物”看, 会不会也让他们“眩晕”?

更多»推荐图库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图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